【文章來源/秘書處】
 
 
近來「竹竹合併」議題引起各界對於行政轄區調整的諸多討論,然而議題焦點多半聚焦於地方政治版圖的變化與對於選情的衝擊,忽略了縣市行政區劃與城鄉規劃、國土資源、財政結構、地方治理等多個面向緊密掛鉤,應以更宏觀的視野加以檢視。爰此,為帶動重大公共政策的專業跨領域對話與公共討論,本校社會科學學院於1月11日規劃並舉辦「指南政策論壇」系列活動,由院長楊婉瑩主持,力邀院內不同系所教師從其專業領域出發,對於行政區域調整提出全面檢討與政策建議,希冀催化社會對公共議題有更深入多元的思考。
 
指南政策論壇力邀社科院內不同系所教師從其專業領域出發,對於行政區域調整提出全面檢討與政策建議(攝影:秘書處)指南政策論壇力邀社科院內不同系所教師從其專業領域出發,對於行政區域調整提出全面檢討與政策建議(攝影:秘書處)

 

嫻熟國土規劃法制的地政系副教授戴秀雄由問題本質出發,強調國土規劃的「整體性」概念。戴老師認為國土規劃牽涉多層級主管機關,經常會因為區域分劃上的不合理性、資源分配的不均性,以及機關間是否具有協商意願,而產生根本問題與執行上的落差。戴老師近一步說明目前國土規劃三點可能問題,一是土地空間利用常會影響毗鄰地區,然主管機關間缺乏水平協商之機制;二是各機關可操作資源不一,易增加合作困難度;三是劃分時常未考量人文地理脈絡,往往導致在規畫上的實質割裂。國土規劃經常受限主管機關權限與資源分配,使得臺灣在地方行政上的落差益發擴大。

取得英國皇家特許規劃師並著有「國土白皮書」的地政系副教授鄭安廷,則是試圖釐清國土規劃、國土計畫、行政區劃三者的關聯與不同。國土規劃指對於整體國家空間的想像,長期性及策略性的布局;而國土計畫則是在2016年依據頒布的國土計畫法,對於全國土地的使用分區分類的使用計畫;行政區劃則是管轄界線的制度性調整。鄭老師指出近年來一直有行政區劃制度化呼聲,立院相關版本也多主張行政區劃必須配合國土規劃來處理。但他也提出疑問,究竟目前的國土規劃為何?目標又是什麼?此目標真的必須要靠行政區劃來達成嗎?提出這些問題同時,鄭老師也指出目前國土規劃需要更進一步的目標檢視,行政區整體重劃的確有助於部分國土治理課題的處理,但卻可能是成本最大的選項,他並強調地方的認同與生活領域才是行政區劃的基礎。

財政系教授陳國樑則直接提問到,臺灣是否需要22個地方行政區域?他分析地方行政區域整併的好處與隱憂,指出整併的優勢在於,資源整合、規模經濟、成本分攤、外部性內部化等。同時更點出整併的隱憂,則是政府與地方需求的疏離、地方政府間缺乏競爭比較、地方財政M型化等。陳老師表示其中利弊必須仔細評估,除了要有國家發展整體規畫外,應具備程序正當性,絕對不容私相授受、因人設事。

地方治理專家、公行系副教授張鎧如則是首先探討中央為何須考慮行政區劃調整的必要性,包括目前人口過度都市化,非六都的邊緣化、行政區劃的高度政治性,以及財政收支劃分的爭議等。其次反向由地方政府的角度,解析地方政府爭取縣市合併或是改制為直轄市的資源面誘因,以及潛在治理隱憂。接著進一步指出中央與地方須共同面對的課題與相關建議,如中央──地方垂直協力的改善、城鄉發展不平衡議題,與行政區劃程序法的與時俱進。

本次論壇由社科院學者從地政、財政及公共行政等面向切入,檢視「縣市行政區劃」議題的本質,希冀透過此次論壇促進跨領域的對話,提供更多全面性、專業與深入的政策辯論的基礎(攝影:秘書處)本次論壇由社科院學者從地政、財政及公共行政等面向切入,檢視「縣市行政區劃」議題的本質,希冀透過此次論壇促進跨領域的對話,提供更多全面性、專業與深入的政策辯論的基礎(攝影:秘書處)

 

本次論壇由社科院學者從地政、財政及公共行政等面向切入,檢視「縣市行政區劃」議題的本質,希冀透過此次論壇促進跨領域的對話,提供更多全面性、專業與深入的政策辯論的基礎。與談人雖有不同的切入焦點,但共同指出幾項關鍵討論:第一、談縣市重劃應具備整全性思維,提出國土規劃的願景,同時回應既有的問題,考量六都與非六都的落差,平衡區域發展;二、國土規劃牽涉實質治理問題,須考量中央與地方的府際關係,以及同位階縣市機關的協商機制;三、國土規劃、計畫、行政區劃、財政劃分,牽涉多重法制,必須考量法制之間的相互關連,做全盤性考量。

 

新聞來源 : 政大校園新聞

    Location
    Folder name
    地方創生
    Author
    系統管理者
    Branch
    臺灣地方創生平台
    Created
    2022-03-11 16:01:16
    Last Updated
    2022-03-11 16:05:53
    More